在制備柱分離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兩個化合物無法得到基線分離或分離度差。液相色譜中流動相條件,制備柱選擇以及系統(tǒng)硬件的設置都會影響分離度。
1、色譜長度
色譜長度與分離度通常成正比。制備柱越長,組分之間分辯效果越好,但制備柱越長壓降越大,而輸入的壓力是有限的。制備柱過長會增大進出口壓力比,相反會降低分離度。通常采用的柱長2m~4m,內徑2mm,毛細管柱長度可達20m~150m,內徑為0.2mm。
2、制備柱填料顆粒大小
填料的粒子越細,由于表面積增加,分辯效果越好,分離度就越高。但是顆粒極細時可能會增大柱壓降,也會起反作用。一般采用惰性、多孔的固體顆粒。多由硅藻土或玻璃珠制成,分析不同極性的微生物化合物,為了獲得最適的分離條件,要求有不同固定相的載體。
3、柱溫
氣體在液體中的溶解度或在固體表面的吸附程度都隨溫度增高而降低,在氣液色譜分析中,當超過一定溫度時,靜態(tài)的液體通常會從制備柱中揮發(fā)掉,所以選擇柱溫時應考慮到樣品的沸點。一般是略低于樣品沸點的平均值。
4、載氣種類
常用的載氣有氮氣、氫氣等。其中氫氣、氦氣的分子量較小,有利于提高分析速度,但濃度較高的介質易在其間形成擴散,影響分離度,所以在實際測量中氫氣、氦氣一般都用在介質濃度較低的區(qū)域并提高其流速,減少擴散的影響。
以上就是影響制備柱分離因素有哪些的介紹了,想要了解更多有關于制備柱分離信息的,歡迎致電咨詢研創(chuàng)生物。